
虽然阴雨绵绵,但是上海博物馆南广场外依然排满了等待参观夜场的观众。青年报记者常鑫摄
“上班族和孩子完全可以在忙完一天的工作学习后过来参观展览。这就是以人为本。”
一个夜场光场地运营支出就超过5万元,并且至少需要50到100位工作人员加班。
2月11日晚,上海博物馆“从波提切利到梵高:英国国家美术馆珍藏展”首个夜场正式开放,在未来两个月时间里,上博夜场将进入一个相对常态化的阶段。从开放情况来看,艺术场馆的夜场颇受观众欢迎,但也仍有不断优化的空间。
记者在上海博物馆南广场看到,虽然阴雨绵绵,但外面排满了等待参观夜场的观众。当天的夜场是从18点持续到21点(20点停止入场),但早在下午四五点就有观众来排队了。值得注意的是,夜场参观实行的是实名预约制,确保每一个成功预约者都可以入内参观。而观众那么早来排队,是真的很急切想看到“珍品展”的珍品。
市民陈女士带着儿子一起来参观夜场。“从波提切利到梵高:英国国家美术馆珍藏展”是上博的一个收费展览,但夜场的预约难抢。陈女士告诉记者,对博物馆办夜场,她是举双手赞成的,“这一个夜场是在周六的休息日,优势还不那么明显,那还有一个夜场是每周三工作日,这就好处很多了,上班族和孩子完全可以在忙完一天的工作学习后过来参观展览。这就是以人为本。”
自1月17日开展以来,“从波提切利到梵高:英国国家美术馆珍藏展”持续火爆,接待观众总数超8万人次,文创产品单日最高销售额达19万元。为满足更多市民的观展需求,上海博物馆决定自2月11日起到5月7日在“英国国家美术馆珍藏展”特展期间,每周三、周六增设夜场,开放特展及部分常设展厅。每场开放名额3000人,其中特展占额1500人。
从现场情况来看,虽然上博对特展的1500名观众的预约进行了划分(分为18点到19点、19点到20点两个时间段),但在某一些时间点,在某一些名画名作面前,依然显然比较火爆。工作人员告诉记者,因为夜场的开放时间比较短,观众入场相对比较集中,所以对现场参观秩序的维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而这一点其实也是博物馆夜场能否实现常态化运行的一个关键因素。
最近上海有关艺术场馆“夜场常态化”的比较热。青年报记者了解到,博物馆开夜场并不罕见,比如从2013年开始,上海几乎每年都会在“5·18国际博物馆日”前后组织各大文博场馆推出“博物馆之夜”。从2019年起,又在暑假期间试点博物馆夜间开放,但“夜场常态化”的推进依然比较慎重。
这里面除了有现场秩序的维护、文物安全的确保等考量之外,夜场常态化的成本问题也不可忽视。据悉,像上海博物馆这样的大型博物馆,一个夜场光场地运营支出就超过5万元。而且开放一个夜场,至少50到100位工作人员需要加班,这也是一个人力成本。公立博物馆是国家财政全额拨款单位,夜场常态化显然需要得到政府财政的支持。此外,要想夜场常态化,也必须有优质的展览内容的支撑,如果展览不精彩,日场都冷冷清清,那更不要说夜场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