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吸引市外购房团,团购百套新房可优惠房款5%……日前,四川眉山发布的这一政策再次引发网友对“团购买房”的热议。根据该市发布的《市外在眉团购新建商品住宅配套政策(征求意见稿)》,市外团体在眉山一次性团购30套以上的优惠购房款的3%,一次性团购50套以上的优惠购房款的4%,一次性团购100套以上的优惠购房款的5%。
吸引市外购房团,团购百套新房可优惠房款5%……日前,四川眉山发布的这一政策再次引发网友对“团购买房”的热议。根据该市发布的《市外在眉团购新建商品住宅配套政策(征求意见稿)》,市外团体在眉山一次性团购30套以上的优惠购房款的3%,一次性团购50套以上的优惠购房款的4%,一次性团购100套以上的优惠购房款的5%。
其实,所谓的“团购房”模式,并不是什么新鲜操作,过去很多开发商也推出过这种销售方式。区别在于,以前是开发商自行尝试,现在是地方政府公开鼓励推动。除了四川眉山,仅今年以来全国就至少还有包括山西太原、辽宁沈阳、浙江桐庐、安徽铜陵、云南普洱等多地都发布了“购房团购”相关政策或活动。这么多地方不约而同出台“团购房”政策,主要目的还是三个字——去库存。
去年下半年以来,我国房地产行业整体步入深度调整期,随之一些地方的楼市去库存压力也逐渐显现。如据国家统计局数据,今年1—6月份,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68923万平方米,同比下降22.2%;商品房销售额66072亿元,同比下降28.9%。这一状况下,购房者的观望情绪进一步增强,一些地方楼市去库存的压力也继续攀升。其中,在产业、人口方面都缺乏优势,同时在过去又多少积累了一定房产泡沫的三四线城市,尤其首当其冲。事实上,鼓励团购房的地方,除了个别二线省会城市之外,其余都是三四线城市。
一般情况下,楼市去库存的压力,首先是传导给开发商。但现在多地官方都开始公开为楼市去库存“站台”,除了出台团购房政策,前几天引发热议的某地县官公开鼓励地方公务员“买了一套买二套……买了三套买四套”,以及再之前个别地方要求公务员下乡卖房,都表明这种压力已传导给了地方政府。并且,连锁反应正在出现。如已有地方宣布“发不出工资,公交停运”,还有不止一个地方提出一次性打包“出售”当地景区、事业单位食堂等的经营权。这些现象在一定程度上,其实都可以与房地产去库存的压力联系在一起。因为多数地方的财政收支都是与房地产行业高度捆绑的。
因此,房地产团购政策,可看作是地方推进楼市去库存,继而缓解地方财政压力的一种新的自主尝试之一。这背后,实际也预示着楼市调控的“一城一策”正在出现新的转向。众所周知,过去提到“一城一策”“因城施策”,主要是为了强化房地产行业的调控。而近一年来,松绑限贷、降低首付、下调贷款利率等一系列举措都表明,楼市调控放松已成为新的趋势。
可以说,多地推出的团购房政策就是新的“一城一策”的具体表现,特别是像眉山这次政策主要瞄准“市外”客户,就是根据自身的旅游城市特点作出的针对性安排。这周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,允许地方“一城一策”运用信贷等政策,合理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。今年4月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也明确,支持各地从当地实际出发完善房地产政策。
不过,“团购房”政策到底能够发挥多大的效果,依然存疑。毕竟,诚如一些网友吐槽的,团购购房的优惠看起来并没有那么诱人。要指望一些人因为3~5个点的优惠就出手,希望不大。另外还要看到,加速去库存,除了购买限制的放松,优惠激励力度的加大,也还需要多做一些与房地产行业看似不是直接相关,但实际又非常重要的事。毕竟,房地产行业受房价水平、居民收入水平、社会信心和发展预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,要增进消费者购房的信心,就业、产业、民生保障等方面的提振,都必不可少。同样的,缓解财政压力,推动房地产去库存当然是重要应对之举,但又切不可忽视其他方面的开源、节流。
吸引市外购房团,团购百套新房可优惠房款5%……日前,四川眉山发布的这一政策再次引发网友对“团购买房”的热议。根据该市发布的《市外在眉团购新建商品住宅配套政策(征求意见稿)》,市外团体在眉山一次性团购30套以上的优惠购房款的3%,一次性团购50套以上的优惠购房款的4%,一次性团购100套以上的优惠购房款的5%。
其实,所谓的“团购房”模式,并不是什么新鲜操作,过去很多开发商也推出过这种销售方式。区别在于,以前是开发商自行尝试,现在是地方政府公开鼓励推动。除了四川眉山,仅今年以来全国就至少还有包括山西太原、辽宁沈阳、浙江桐庐、安徽铜陵、云南普洱等多地都发布了“购房团购”相关政策或活动。这么多地方不约而同出台“团购房”政策,主要目的还是三个字——去库存。
去年下半年以来,我国房地产行业整体步入深度调整期,随之一些地方的楼市去库存压力也逐渐显现。如据国家统计局数据,今年1—6月份,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68923万平方米,同比下降22.2%;商品房销售额66072亿元,同比下降28.9%。这一状况下,购房者的观望情绪进一步增强,一些地方楼市去库存的压力也继续攀升。其中,在产业、人口方面都缺乏优势,同时在过去又多少积累了一定房产泡沫的三四线城市,尤其首当其冲。事实上,鼓励团购房的地方,除了个别二线省会城市之外,其余都是三四线城市。
一般情况下,楼市去库存的压力,首先是传导给开发商。但现在多地官方都开始公开为楼市去库存“站台”,除了出台团购房政策,前几天引发热议的某地县官公开鼓励地方公务员“买了一套买二套……买了三套买四套”,以及再之前个别地方要求公务员下乡卖房,都表明这种压力已传导给了地方政府。并且,连锁反应正在出现。如已有地方宣布“发不出工资,公交停运”,还有不止一个地方提出一次性打包“出售”当地景区、事业单位食堂等的经营权。这些现象在一定程度上,其实都可以与房地产去库存的压力联系在一起。因为多数地方的财政收支都是与房地产行业高度捆绑的。
因此,房地产团购政策,可看作是地方推进楼市去库存,继而缓解地方财政压力的一种新的自主尝试之一。这背后,实际也预示着楼市调控的“一城一策”正在出现新的转向。众所周知,过去提到“一城一策”“因城施策”,主要是为了强化房地产行业的调控。而近一年来,松绑限贷、降低首付、下调贷款利率等一系列举措都表明,楼市调控放松已成为新的趋势。
可以说,多地推出的团购房政策就是新的“一城一策”的具体表现,特别是像眉山这次政策主要瞄准“市外”客户,就是根据自身的旅游城市特点作出的针对性安排。这周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,允许地方“一城一策”运用信贷等政策,合理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。今年4月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也明确,支持各地从当地实际出发完善房地产政策。
不过,“团购房”政策到底能够发挥多大的效果,依然存疑。毕竟,诚如一些网友吐槽的,团购购房的优惠看起来并没有那么诱人。要指望一些人因为3~5个点的优惠就出手,希望不大。另外还要看到,加速去库存,除了购买限制的放松,优惠激励力度的加大,也还需要多做一些与房地产行业看似不是直接相关,但实际又非常重要的事。毕竟,房地产行业受房价水平、居民收入水平、社会信心和发展预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,要增进消费者购房的信心,就业、产业、民生保障等方面的提振,都必不可少。同样的,缓解财政压力,推动房地产去库存当然是重要应对之举,但又切不可忽视其他方面的开源、节流。
亲爱的用户,“重庆”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“新重庆”客户端。为不影响后续使用,请扫描上方二维码,及时下载新版本。更优质的内容,更便捷的体验,我们在“新重庆”等你!
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,在互联网上使用、发布、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。未经本网授权,不得转载、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。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,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,并注明“来源:华龙网”或“来源:华龙网-重庆XX”。违反上述声明者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② 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华龙网”的作品,系由本网自行采编,版权属华龙网。未经本网授权,不得转载、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。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,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,并注明“来源:华龙网”。违反上述声明者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③ 华龙网及其新重庆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、名称、水印的文字、图片、音频、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。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,联系邮箱:。
附: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: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
华龙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(最佳浏览环境:分辨率1024*768以上,浏览器版本IE8以上)
地址: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西段106号10栋移动新媒体产业大厦 邮编:401121 广告招商 传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