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近期,澳大利亚开启了“烧烤模式”。在澳网征战的选手们不得不在极端天气下作战,关于“谁该进夜场”的话题也成为了墨尔本公园的焦点。
每年一月,迎来夏季的南半球开启烧烤模式。墨尔本公园内,澳网如火如荼地进行,对于球场上征战的选手来说,比赛中他们不仅要面对来自对手重炮般的发球、犀利的底线进攻,还要时刻与高温作战。
在上周后半段,气温一度高达39度。接受太阳炙烤的球员们不得不采取各种措施散热,并降低高温对击球状态的影响。在周四结束的第二轮比赛中,负于德约的孟菲尔斯就这样说道:“我感到头昏眼花,我想有40分钟我中暑了。”德尔波特罗也表示:“这种情况难以打球,温度太高了,你看座位席,也没有人在那儿看球。”英国双打选多姆则表示:“我倒地的时候用手撑了一下地面,再站起来接球的时候就有些困难,场地太热把我的手都烫伤了。”
是的,高温不仅极大程度地限制了选手的发挥,就连在场边观战的球迷也不能幸免。一位球迷就这样描述道:“球场里的座位很热,就像在燃烧一样,如果你去触碰它们,你会觉得你的衣服像烧起来一样。我都涂了6次防晒霜,并且还用冷水不断地洒在身上降温。”
不少球员也对高温带来的健康问题提出了担忧,德约就这样说道:“就像其他全球性的运动一样,这项运动也逐渐变为一种产业,但是同时,对我们来说最重要的是我们的健康,以及到了我们30岁、35岁或者退役之后会发生什么。”纳达尔也表示:“我想这是一个有关健康的问题,有时候我喜欢在天热的时候打球,但如果太热的话,这就威胁到了健康。如果球馆是有顶棚的话, 那为什么在极端天气的时候不打开顶棚呢?”
其实,高温几乎是每一届澳网球员们必须面对的线年澳网就引入了“极端高温政策”并在2015年进行修整,根据该项政策,一旦气温超过40度比赛就将暂停,不过对于正在进行中的比赛而言,如需启动极端高温政策,须在双方选手局数达到平分或抢七后才可中止比赛,而顶棚是否关闭的决定权也在裁判手中。
今年,关于高温的话题又上升到了有关赛程设置的讨论。相较日场,夜场的温度和环境条件更加适宜,更有利于选手发挥。可是僧多粥少,能被安排在夜场出战的选手寥寥无几,于是关于“谁该排进夜场”的话题就成为了第一周的焦点。
被问及相关问题时,纳达尔否认了日场与夜场出战的区别:“说句老实话,中间有一天休息的时间,那就没什么区别了。你和你的对手都在相同的条件下。如果第二天有比赛,白天还是晚上打那也许是有区别的,而休息一天的话我不觉得会有什么影响。”当被问到为什么有些选手在夜场出战时,纳达尔也给出了自己的看法:“为什么有些选手打夜场,有些选手打日场,因为有电视转播,有票房,比起其他球员,一些球员的号召力更高,这就是为什么有些选手在黄金时段出场而其他人不是。这很容易理解,与公平无关。”
网坛名宿麦肯罗也在电视节目中谈到这个问题,他指出:“赛程的制定就是一场商业博弈,费德勒就是网球圈的黄金鹅(golden goose),他在比赛有众多观众观看,无论这是否出于他的要求,就是这么简单。这是否公平?我不知道,但生活本来就是不公平的。”
不过耐人寻味的是,在今天下午进行的男单第四轮比赛中,费德勒就被安排在了日场第三场亮相。最终他三盘轻取小将弗科索维斯,晋级下一轮
网球,作为一项商业化程度较高的运动,对组委会而言,很难不把收视率、票房等因素列入考虑范围之内,但如何在同时最大程度地保证选手的健康以及赛事的观赏性,也是当下球迷所关注的。对于运动员而言,环境、气候也是竞技体育中的一部分,在艰难环境下克服困难,挑战自我,不也是竞技体育的魅力之一吗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