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众所周知,在酒水行业,啤酒、白酒占据了半壁江山。随着中国改革开放,欧美国家的葡萄酒文化也被国民了解,从此葡萄酒在中国有了一席之地。葡萄酒是高级的奢侈品的象征,经常出现在高级餐宴聚会中。
如今国民的经济实力大大上升,很多人甚至将葡萄酒作为日常消费。究其根本是大众消费观念的转变,相比起白酒和啤酒,他们更倾向于健康、养生、酒精含量低的葡萄酒。由于国内的葡萄酒与进口的葡萄酒始终有一定的差距,一时间进口葡萄酒就成为了朝阳产业。从2012年-2017年中国进口葡萄酒总量及总额来看,中国进口葡萄酒基本呈现稳步上升趋势,在2017年中国葡萄酒总量为7.46亿升,同比增长16.88%,进口总额为27.89亿美元,同比增长17.96%,行业态势向好。
自欧美的葡萄酒进入中国以来,加上国内的葡萄酒行业基础薄弱,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了行业的潜力,投身于进口葡萄酒行业。
近年来我国对进口葡萄酒产业的大力支持,出台了相关政策,大力促进了进口葡萄酒产业的发展。
从2012年到2018年中国瓶装葡萄酒进口企业数量基本持稳定增加,说明这些企业都非常看好进口葡萄酒行业,但也从侧面说明了行业竞争越来越大,而从今年前5月来看,企业数量跌到谷底,有三分之一的企业因为经营困难、不堪压力退出市场,激烈的竞争让进口葡萄酒行业市场变成一片红海。
发展停滞不前,整个大环境都不景气,进口葡萄酒在中国仍然有巨大的消费潜力,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,在消费观念升级转型的阶段,葡萄酒有很大的优势,虽然中国在葡萄酒消费总量上排行第四,但与欧美人均葡萄酒消费量相对比,我国的人均葡萄酒消费量还处于落后状态,甚至在2018年全球人均葡萄酒消费量连前20名都没有进入。
如今这个形势是必然的,只是面临着业内的再一次洗牌,大浪淘沙,把有品质的、优秀的进口葡萄酒品牌保留下来罢了。中国葡萄酒业之前的发展还是属于集体无意识阶段,大多进口商、经销商只是跟随行业红利赚钱,几乎没有思考未来的行动规划。如今葡萄酒进口商面临的是品牌和渠道层面的规划调整。
目前行业经营秩序非常混乱,进口葡萄酒的种类和品牌众多,除非是很知名的葡萄酒品牌,否则很难被消费者记住。葡萄酒间的价格也非常混乱,差距悬殊,消费者缺乏判断力。一些黑心商家为了追求利润,以次充好,消费者信任感和忠诚度降低。
葡萄酒进口商在开展活动时,只注重于宣传产品,缺乏一些增长葡萄酒文化的推广活动,例如品酒会等,致使消费者对于葡萄酒文化一知半解,在相应的知识体系尚未形成之际,即使对于一些高品质的小众品牌来说,性价比已经很高了,但出于不了解,消费者在选购时还是处于怀疑谨慎的态度,难以展开市场。
由于进口葡萄酒的产品定位是面向高收入人群,几乎所有进口商都将国内一线城市及其沿海地区作为目标消费市场,而这些城市居民虽然接受进口葡萄酒,但需求已经趋向饱和,市场非常成熟且行业竞争非常激烈。
进口葡萄酒种类和品牌众多,除了少数知名款式之外,绝大多数酒款不被人知晓。那么对于一些有品质的进口葡萄酒,要如何在红海中脱颖而出呢?
首先是要净化市场,目前进口葡萄酒市面上产品质量参差不齐,产品定价混乱,导致有些消费者以高价买到劣质的进口葡萄酒,久而久之,对进口葡萄酒失去信任。净化市场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,有力的措施能够有效淘汰掉一些不良的劣质产品,产品定价问题应切合实际,当然这需要相关部门和行业的相互合作。
其次进口葡萄酒商应该多注重葡萄酒文化的传播,中国人的葡萄酒文化还处于比较匮乏的地步,国内的进口葡萄酒商在推广方面很少注重葡萄酒文化的传播。建议多举办葡萄酒品鉴、交流等活动。
由于进口葡萄酒商纷纷将目标城市定位在一线大城市,从而忽略了二三线城市对于进口葡萄酒日益增长的需求,布局二三线城市也不失为一个选择。
除此之外,由于葡萄酒的健康、养生、美容属性,女性市场异军突起,成为被忽视的潜力市场,建议进口葡萄酒商可以从女性的角度入手,多进口一些女性喜爱的葡萄酒,例如:气泡水等。
总的来说,当行业面临洗牌的时候,终究还是回到产品本身才能避免被行业淘汰,打铁还需自身硬,能存活下来,才能谈未来的发展。